当前位置:中华经济报讯 > 科技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2020年06月22日 04:17:24 来源:互联网  阅读:-

视频加载中...

谨以此献给所有的毕业生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点击视频,观看他们的毕业故事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毕业的起点之后

是无人知晓的无穷未来

伴随着庆祝彩带喷射四散的巨响,我又一次毕业了。同学们纷纷将毕业帽抛向屋顶,欢呼声淹没了整片会场。我站在其中,更多地感受到一种不舍——这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次从学校毕业,从今往后,我不再受到象牙塔的保护,将正式走入生活的试炼场,在社会的风雨荆棘之中走出一条路。

我虽然不舍,却没有半点畏惧,反倒充满期待,原因不是别的,正是生活本身的无限可能。这种对生活无限可能的认知和期待,正是大学时光馈赠给我的最宝贵财富。正因如此,我才一边炽烈地期待着社会生活,一边强烈地感怀着大学时光。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生活充满无限可能。尽管我在两所大学母校学到了大量受用终身的知识,接触了数不清的新生事物,认识了许多真诚的恩师挚友,但这些对我的生活起到的作用,都是“量变”,而非“质变”。学习新知识、接触新事物、结识新朋友,理应持续一生,而非大学生活的专美。只有在改变我对生活本身的认识这件事上,大学才起到了至关重要且不可取代的作用。

在上大学之前,我的世界是单向的。出生是这条道路的起点,在此之后,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、就业……这条路渐次向前延伸,一直通向人生终点。学校里的游戏规则明确地告诉我:小学成绩好就能上好初中,初中成绩好就能上好高中,高中成绩好就能上好大学。在这些经验鼓励之下,我曾坚信,人生就是一条笔直大路,指向唯一一个终点,就是人生的“成功”。

“解方程”大概是个不错的比喻——这也是我上中学时最擅长的。道路的每个阶段都有固定规则,也有最优解法和不变答案,只要把一道道摆在面前的难题依次解开,就能通向幸福终点站。带着这样的想法,我在高考中取得了相对胜利,进入了理想中的大学和院系。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然而,上大学后,游戏规则一下子变了,自己面前再没有统一标准的考试,成绩不再是评量人的唯一标准,毕业去向更是千差万别。该修什么课,该参加什么社团,空余时间选择自习还是社交,假期参加实习还是周游列国……数不清的选择让我彻底迷失,但与此同时,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向我开启,让我发现了单向的人生中可以存在无限选择。

在大学里,我第一次知道,学习的内容是可以选择的。上课不一定是学校强加的任务,也可以是个人兴趣延伸。我有幸就读于学术水平较高的综合大学,享受了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。我因此了解了理工科研究的科学方法、社会学的调查技术、政治学的比较研究、犯罪心理学的基本常识……这些知识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认知,让我从“基础教育流水线”上生产出来的千千万万个普通高中毕业生之一,变成了具有“独立之人格、自由之思想”的独一无二的个体。

也是在大学里,我第一次知道,生活的目标是可以选择的。我认识了把诗歌之美作为人生追求的汉语教师,为了对抗社会阴暗面不惜以身犯险的调查记者,以及坚定奉行第欧根尼哲学的“当代隐士”。“成功”的定义千差万别,我的朋友中,有人希望扬帆商海、有人希望青史留名、有人希望著作等身、也有人希望子孙满堂,每一种“成功”都对应着截然不同的人生。

更是在大学里,我第一次知道,我们必须学会作出各种选择。过去我习惯由别人替自己作出选择,就算偶尔自己做决定,面对的也都是些简单的抉择。上大学后,我渐渐发现:果断抉择就能有所收获,譬如大一时在无数社团中选中校报报社,由此奠定职涯发展的基础;又如通过一次略有唐突的告白,找到人生挚爱。逃避选择只能带来遗憾,譬如因为在出国交换问题上犹豫不决,屡次错失前往海外名校学习的良机,又如因为难以确定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,险些未能如期毕业。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上完大学,我终于明白,人生不像是一道又一道难解的方程式,而更像是一项有着无限未知可能的探索性研究。在过去的人生里,我学习了太多解方程的技巧,却很少学习探索性研究的方法。大学给我补上了至关重要的一课,让我告别了那条想象中的单向道路,找到了真正属于我自己的人生方向。

在毕业的瞬间,我在不舍的同时,燃起更多期待。毕业虽然标志着学生时代的结束,却绝不是终点。它是我未来人生无数选择的起点,在这个起点之前,是我们已经告别的单向人生,而在这个起点之后,则是我们无人知晓的无穷未来。

我因此由衷感谢我的大学,让我学会如何以这有限的生命,去探索这无穷的未来。

杨鑫宇(台湾大学硕士毕业生)

时间让一切印记变得模糊

我却不愿“等”到毕业

每当“2017届毕业生交流群”里有通知发布,我们便一片哀嚎。作为毕业生的我们,开始被要求对自己负责,一件件核对自己的人生大事,一步步完成看似神圣的身份转变。

我们无可奈何地拿出手机,记下相关材料上交的截止时间,然后继续去忙自己的事。毕业很重要,但它重要不过和同窗好友的最后聚餐。传说中的毕业典礼,不过是我们“坐等”4年的一个结果而已。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我是不喜欢“等”的。在学校期间,我加入校媒,打辩论赛,找各类实习,一刻也没有闲下来过。扪心自问,我也不清楚自己“赶”些什么,只是觉得不走得快些,会怀疑自己没有尽力。在大三修完所有课程后,我放弃在就读城市青岛的人脉和机会,带着一个行李箱、一腔热血,像所有自命不凡的人一样,选择做一个“北漂”。

“如果在青岛,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用尽百分百的力气去专心完成一件事,是什么样的。”这样一个粗糙、甚至有些幼稚的念头,让我的每个选择都变得神圣无比。

2016年7月,我进入了一家出色的媒体实习,做独立采写。我在长城上打电话采访、在十三陵确认稿件信息,无数个凌晨4点时分,我的电脑屏幕闪闪发亮。当然,我也会写错会议发言人的名字、会拖稿、会因为没有思路而焦头烂额。曾有一个下午,在我还沉浸在顺利完成采访的喜悦中时,小偷偷走了我的手机。那晚,我用邮件和报社的老师联系,确定第二天会议采访的相关事宜。“邮件联系,好久远的感觉。”老师说。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为了支付在北京的开销,我在报社实习的同时去了一家外企工作。“两头跑”的生活开始后,最简单的沟通交流都成了奢侈。我常常把“给家里打电话”的便签贴在床头,却已背不下爸妈的电话号码。时间过得飞快,直到那串我早已抛在脑后的电话号码打来,告诉父亲去世的消息。

我开始埋怨时间过得太快,让一切生活的印记都变得模糊。“等我再出色一点”的豪言壮语,也在那时变成了空头支票,我开始怀疑:自我追赶是否就那么重要。朋友把刊登过我文章的报纸邮到家里,看着上面罗列的文字,仿佛写于上个世纪。

那段时间,我无比迫切地需要一份工作,以应付生活开销,转移自己的注意力,我不能再抱着兴趣和希望等待。我有过读研的冲动,但这个念头只出现一瞬就被打消了,我不能再等两年。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回北京后,我换了一份工作,到了一个全是90后员工的创业公司,在毕业前就成为一名正职员工。那段时间,我的生活过得无比安稳。每天废寝忘食地加班,回到家里就捧着那些以前敬而远之的古董书读到深夜。我也学会记下自己的行程、做手账,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维持自己的生活秩序上。机械的生活导致我从来梦不到家人,他们只出现在我的行程表里。

由于公司性质的原因,我的工作不只有采访与拍摄,还有很多与公关和运营相关的事宜。和往常不同的是,我没有排斥完成它们,因为我的责任从不只是展现我的专业。

曾有一次,我到一所音乐学院群访,很多艺考生在我的镜头前放声高歌,自信的样子让我羡慕不已。我希望自己也能够像他们一样,可以在人们面前骄傲地说出我的专业,展示出我自己擅长的东西,因为这会成为我的明证,证明我没有自我敷衍。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我无法等到毕业那一刻,我期待着自己的毕业证,它能让我的“根”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扎得更深。回到学校参加毕业答辩前,我的摘抄本已经密密麻麻。我庆幸这些收获将自己塞满,因为在学校里,我看到太多手足无措的同学,在等着这截止一刻的切换模式,在这一刻到来之前放肆狂欢。

学校里一片感伤,北京则一切如常:一样满是人流无处安身的地铁站,一样只有一个角落属于我的出租房……我提着重重的行李箱,走在再熟悉不过的楼梯上,脑海中,学士服、绿草坪、运动鞋、一些老师讲过的PPT的照片不断穿插。以前,爸爸都会把最重的行李扛在肩上,“因为肩膀宽,扛着是最轻的”。这是再平凡不过的道理,我也是再平凡不过的人。和这个念头出现的那一刹那相比,工作、生活都容易太多了。

冯 超(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毕业生)

彼岸向我招手,内心因充满未知而隐忧

毕业这回事,个人史上体验过5次。中小学时代的终结意味着大学生活的开始,本科和硕士的收场,才真正算得上走向社会的毕业:它宣告由家庭供养的学院生涯告一段落,或许会从一个他乡漂流至另一个他乡,朝向规划以及规划之外的未来谋生活。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我成年后的求学,可谓一路南下。在上海读完大学,又意料外地去香港读研。通常,在港台及海外念研究型文科硕博的人,有着为打磨和完善论文而不惮于延迟毕业数年的传统。我终究在规定的两年里交出论文,既自知是才能有限而选择了草就,也实在感到一种强烈的久居书斋之内而丧失的现实感。于是,学院体制内的闯荡暂且至此,不再勇进读博,而是选择了留港工作。

由于自己求职行动上的懒惰,加之年末的媒体招聘总是萧条,于是在焦虑之中待业赋闲。做实习,自由撰稿,也兼研究助理,断续地生产些散架的论文,以便等待机缘到来。好听的说法,叫作自由职业,但那未成体系的散漫的书写,实际是一种无保障的、随时等待被终结的预备就业生活。揣了半年的空荡荷包,回家乡,去京沪,又返港,近来终于入职。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还未领到毕业证,单位就招呼我去实习,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工作生涯。新入职的当下,恰逢内地6月的毕业季。毕业的告别式,总是异常热闹和繁忙。找工作、论文答辩的主线,缠绕于毕业照、散伙饭、毕业旅行等形形色色、旷日持久的告别仪式之中。以纪念为名的消费与团聚,却不大属于我在港的毕业季范式。由于所属院系体量之小,同系的毕业生往往“小猫两三只”,不单稀少,又或因跨届较远而不够熟识。较之内地学门的共同体——那种相约撸串畅饮的团伙作案般的风气,则平和寡淡得多。在这里,内地外来的博士研究生的生活,多是在各自的房间各自进行,这总不免让人感到孤独。

新加坡作家殷宋玮在散文《独处》中写:“独处是生活中最难的课题,不仅是因为它的难熬与煎熬,更因为它必须时时提高警惕才能够保持完璧。”他在剑桥读书的僻静日子里,揣摩台湾作家罗智成的《梦的塔湖书简》,发觉在威斯康辛等冰天雪地写文字,也能沾染与那空间近似的和平与安静之气。我在这占据大片山绿的大学、全港最大的校园深居时,却时常因为空巢的独居、漫长地浸淫文字而非人群、以及各自为政的空间局促,而每每无比渴望粗俗、热闹与喧嚣的人境,赶集与庙会那样的左右冲突、摩肩接踵,以及交谈间可闻到的粗汗气息。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经历了硕士论文的拖延与难产,写作的磕绊几乎成了后遗症。时间高度自由,也因此而绵延无期,造成无人追究的放逐。一不留神,就成为阿乙小说《下面,我该干些什么》所描绘的“处于无能之下的自由”。主体没有能力去处理那样一种自由,一种无人监管的充沛时间,因此陷入无聊和烦闷的汪洋大海——现代病的一种。小说之中,主人公为解决这困境,透过“无理由杀人案”制造机会,令警察不得不加入他的追捕互动游戏。

或许是因工作性质所限,这初步安顿的就业,似乎仍是求学状态的延续。好似一扇门从大开着朝向闭合,吱扭吱扭,始终缓慢挪移着而不能抵达。远方的彼岸似乎一直在向我招手,但和其他同龄人一样,未来的路看似是光明的,但内心仍然充满因未知而带来的隐忧。不过,只要向前不断努力着,选准了方向,自己从学术生活进入职业生涯,是有一定的挑战,但背后却是更值得期待的机遇。

白 二(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生)

写给毕业的女儿——

把你送到此处,也就真正迎来了一场别离

告别4年大学生活,现在你毕业了。亲爱的女儿,我得祝贺你。

现在看起来,你似乎不得不面临另一种选择:读研,还是工作?

你去年年底的考研,是我动议的。我对你说,我不认为你准备好去工作了。在跟你这么说的时候,其实我们并不确定,到底是你还是我没准备好。那时我想,真的就这么把你交给社会吗?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看来你是接受了我的那番说辞,或者刚好合你之意,你考了研,拿到了研究生录取资格。但这个结果依然让我感到难以接受。

互联网时代瞬息千里,社会变化时不我待,那么你真的想好要继续在校园里“浪费”3年时光吗?

我只是一直想不明白,如果是弃研就业,你应当去做一份什么样的工作,又该去到一个什么地方,那些压力你是否能够承受,所从事的行业是否可以有前景……

当然我其实是知道的,长期以来,都不是你是否想好怎么去浪费,或者如何去珍惜。长期以来,都是我们私心里的纠结。

看起来有些可笑。但如果不是被迫写一篇这样的文章,这现实的俗务,永远都难言好坏的取舍,你不会知道。

事情的真相就是这样:我们远没有来得及为你准备好一切,而你已经长大成人,也渐行渐远。我们对此束手无策,无能为力。

此前数十年,我和你的妈妈,尽心竭力,拓展了自己的生存,却也并没能为你创造一种可以坐享其成的条件。这让人黯然神伤。

没办法,你将不得不以你自己的方式去开创你的生活。就像我当年那样。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也许这反而是一个好消息:我们有机会一起去面对这个世界。

这个时代,变动不居。当你准备要步入社会之时,我也刚刚结束了原本以为是一生事业的媒体生涯,选择成为一名互联网公司的从业者,一个沪漂。

你一定充满着对世界的憧憬,当然也会偶尔茫然。而对于未来,我也没有死心。转型的年代里,我的内心同样有过兵荒马乱。

也就是说,关于这个世界,我并没有太多可以传授给你的经验。但在普遍被焦虑与压力笼罩着的现实中,我们可以一起去面对,去前行。

亲爱的,我们还没有很老,而你正值青春年少。我们可以一起去闯荡这个世界。

亲爱的,你可以来探访我们关于你各式各样的纠结,但请你不用理会它们。

到底是读研,还是选择就业?其实一点也不重要。我的纠结我自收藏,你的选择却要视你个人的意愿而定。

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明白,我们要真正学会尊重你的意愿与选择,而不总是“说一套,做一套”。

我更明白的是,不论我们是不是明白,你终究要走得更远。我们是这么从父母那里出走的,你也不会例外。

这一切其实早已开始:在你要求独自旅行的时候,在你明明可以回家却宁愿住在学校寝室的时候,在你对我们永远只表示顺从而不再反驳的时候……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当你在这么做的时候,你正在一点点收复你曾经被我们掌控的权利失地,开始慢慢自主你的人生。

此前有一篇网红文提醒了一个所有父母都必须面对的现实,就是“你的孩子终究平凡”。我并不完全赞同。

因为哪怕是平凡的人生,如果你依然可以心怀美好,活出自己,那便是一种不凡。活着,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英雄。

所以,不用理会我们,活出你自己就很好了。

把你送到此处,也就真正迎来了一场送别。

山高水长,海阔天空。亲爱的,你走吧,走得远远的。

这终究是你自己的人生。走更远的路,见更多的人,遇到更好的风景。这都是你自己的故事,奇遇与命数。

我们只是有幸,可以成为你的故事的那个参与者、倾听者、分享者。

谢谢你。

杨沪生

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1995年出生的一批青年大学生,即将在这个夏季走出校门。他们或就业、或升学,迎来人生新阶段。这也意味着,“朝气蓬勃、好学上进、视野宽广、开放自信,可爱、可信、可为”的95后一代大学生正式步入社会。

大学毕业意味着什么?答案见仁见智。我的回答是:意味着幼态持续的真正终结。“幼态持续”从生物学那里借用到对人类社会观察的概念,对我们理解人格成长和人的社会性的形成大有裨益。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有一个指标很有意思,就是发育成熟的生长期时间与孕期之间的比例关系。大象的成熟期是11年,它在母体内孕育的时间长达22个月。人类要怀胎十月,孕期比黑猩猩只多了几天。但黑猩猩大脑成熟期只需要1年,性成熟期也不超过10年。相对于发育速度,人类的孕期实在太短。按照生物学家的估计,如果人类孕期和生长期合乎比例的话,婴儿在母体内应该再待上7个月到1年时间。从这个意义说,人类只能在“理论上”远未成熟的时刻生产才能母子平安,因而全部的人类都是“早产儿”。

正因为人类的普遍“早产”,才有了如此漫长的后天受教育、被呵护、受关爱的阶段。这既是人类的社会化过程,也是人类的受教育过程。这种因应幼态持续的持续教育与社会化,形成了身体与心灵、体力与智力发育的梯度感和节奏感,进而使得代际之间建立一种有秩序的师承关系,而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狮群、猴群中不断发生的紧张的代际对抗和抢班夺权。年轻人在其成长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、提高技能,也构建社会关系,传习公序良俗、道德法律和历史文化。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即便在这个成年人卖萌装嫩盛行的时代,大学毕业也多少意味着步入终结幼态持续、独自面对风雨、一力承担责任的新阶段。回望大学生涯、追忆青春岁月的同时,很有必要检视一番4年间从大学得到了什么,需要珍视和应当坚持、继承、发扬的是什么。我想,以下3个维度是值得考虑的。

一是读书思考。大学是人一生中培养阅读习惯最关键的阶段。曾国藩在家信中勉励儿子要“耕读传家”,他认为人的气质本难改变,“唯读书可以变其气质”。每个人都会觉察到自己大学入学前和毕业后的这种气质变化,一个直观的检测方式是到书店去走一遭,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阅读品味、鉴赏能力的变化。随便抽出一本书,无论是否自己专业所及,都能大体判断出何谓“写得好”、是否“值得买”。这就很了不得!耕读的本初含义只是农耕和读书,在现代社会可以引申为物质与精神、职业与兴趣、自食其力与自得其乐。职业人生总有限,读书修身却无涯,用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、创造生活,同时用8小时之外的阅读自得其乐、充盈内心,这是一辈子的事。

95后毕业,在卖萌装嫩的时代独自面对风雨

二是调查研究。现在很多中学也有不少科创训练、社会调查,但对个人来说真正的大规模调查经历,主要是发生在大学阶段。无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,都多少需要与人打交道,有温度、有情怀,关心人的安危冷暖。走出校门,去农村、街道,了解这个社会的基本运作过程,了解每个人谋生计的个人成长过程,倾听他人的故事,加深自己的理解。这种大学时代养成的调查研究习惯,也会持续地在后续人生中发挥作用。

三是志愿服务。助人自助、不求回报的志愿者精神是当代青年整体风貌的闪光点。做志愿服务的过程,能够把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激发出来,让人产生共鸣。很多人可能羞于承认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,一个人做好事,去帮助他人本来是正常的,反而要包装起来、生怕人看到,怕被人说“沽名钓誉”。这完全没有必要。追随自己内心的真实呼召,去践行自己早就坚持的善念,何惧人言。把有意义的事情办得有意思,让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,这样的志愿服务行动,理应超越短暂的大学4年,成为一种终身实践。

曹东勃(上海财经大学教师)

推荐阅读:oppo官网a9

文章转自网络媒体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