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中华经济报讯 > 商讯

编剧汪海林:饭圈文化呼风唤雨,文化精英装聋作哑令人失望

2020年03月11日 11:50:22 来源:互联网  阅读:-

“和流量明星作战,必然会被流量攻击。”

从炮轰“娘炮”文化,到攻击流量刷榜造假、装弱势群体……这几年来,编剧汪海林一直把自己推向“流量明星”的对立面,成了饭圈“公敌”。


编剧汪海林:饭圈文化呼风唤雨,文化精英装聋作哑令人失望


在风口浪尖站了这么久,他每天都顶着攻击的声音,在激进粉丝的谩骂声和路人“蹭流量”的质疑声下审视娱乐圈。按他的话说,自己已经练就了一身的“抵抗力”。


“粉丝的集中火力攻击下,程青松关闭了评论,颜宁选择了休战,只剩下了我一个人。”汪海林说,自己真正反对的不是某个特定的流量明星,而是这个群体文化所带来的娱乐生态失衡。


在他看来,影视圈没有哪个人是说不得的,站出来了,就成了“勇敢的人”。


01

粉圈文化带来的娱乐生态失衡


“我说自己是吹哨人其实带有调侃意味,去年我就已经明确发出了警告。”


几个月前,电视剧《陈情令》的爆红,热度居高不下。在6月底开播的时候,汪海林就公开批评过一次,那个时候才200多的评论。


“我评价这个剧也是因为人群中多看了它一眼,觉得比较差,我不喜欢。”一部作品,萝卜白菜各有所爱,会引起别人不高兴,都在他的正常意料之中。


以前,他也曾经“得罪”过不少流量明星的粉丝,“当时小孩子们骂几天就散了”,但是他没想到这次会带来这样一种量级的攻击。


随着剧粉的增加,等到八九月份他再次批评《陈情令》的时候,不仅被骂上了热搜,而且攻击的声音每天都在持续——“给我的所有作品打低分、给我建黑超话、把我的照片制成遗像、每天艾特问我死了没有、诅咒我父母孩子,非常恶毒。”


编剧汪海林:饭圈文化呼风唤雨,文化精英装聋作哑令人失望

表现积极、持续时间长、毫无顾忌没有底线....这成了饭圈“激进”粉丝们的集体画像。在汪海林看来,粉圈日益暴露的问题背后,更根本的是这套饭圈模式引进的“水土不服”——


在韩国的造星机制、练习生机制、饭圈商业化逐渐成熟后,韩国公司有意识地耕耘中国大陆市场。在文化和商业的有意布局下,夹杂着韩国的文化输出。


“但是,中国跟韩国的情况又不完全一样。”韩国公司对艺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,而我们的经纪公司情况却并非如此。当照搬日韩模式那一套之后,粉丝的狂热度、活跃度是一样了,但是管理模式却差异很大。


这样的饭圈,势必要导致中国影视行业的生态失衡。


批评便是影视行业生态,重要的一环。


在如今的粉圈机制下,凡是有一点不认同你的,就要弄死他,网暴他。为了实现这样“党同伐异”的目的,粉丝有组织有诱导、有分工、有战术地对“异样声音的人”进行攻击。


粉圈“反批评”机制暴露出的问题愈演愈烈,最直接的就是“逮谁咬谁”,不去进行问题的讨论和辩论,而是控评“打压”,甚至用一种构陷的方式去攻击别人。


汪海林回忆,当初自己反对《陈情令》的时候,就被部分粉丝冠上“反对古风中国传统文化”的帽子,这样的“强盗”逻辑,在饭圈却有些习以为常。


在他看来,用构陷、举报这些方式,无所不用其极来打击批评者,是非常恶劣的饭圈行为。当粉丝体现出一种浅薄、目空一切的状态时,是粉丝和团队互相影响形成的气质、或者是个别明星粉丝文化的攻击型基因。“在影视这个圈,没有说嘚瑟成这样还能走得长的。”这一点,他一直都相信,所以经纪公司必须要形成一种好的自治,自己解决一些问题。


在粉丝“反社会批评”声量扩大的同时,粉丝在明星事务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,这在汪海林眼中,也成了一种乱象——“以前的番位是让,现在是撕”


在饭圈文化形成的“艺人保护机制”下,粉丝插手影视行业的“权力”开始扩大,甚至发展到后来变形为粉丝可以“指挥”她的偶像接什么戏不接什么戏。在这样的现象背后,汪海林认为离不开商业性元素的掺杂和资本的融入操纵。


影视行业和其他专业领域一样,拥有自己的“门槛”和“防火墙”。资本如果不能够直接操纵,助推粉丝便成了一种娱乐生态的常见现象。


汪海林表示,小粉丝可能想得很简单,就是他骂了我喜欢的人,但其实后面的资本却很清楚控评的目的——流量要用来争抢资源和兑换广告的。他们支持粉丝改变影视行业的“游戏规则”,通过投票刷分、数据造假,介入到专业领域。而一旦圈内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批评,阻碍了资本商业化的目的时,便会集中火力把它“打”下去。


资本的涌入、饭圈文化的肆意生长,让中国的娱乐生态变得“乌烟瘴气”了起来。


02

流量明星摆脱不掉的生存困局


“流量明星,说白了就是大IP+流量,这个模式是一个造假的模式。”


在这样“病态”的娱乐生态下,明星容易收割流量一夜爆红,但与此同时,也很难摆脱掉虚假背后的生存困局。


汪海林觉得现在的流量明星最害怕“来真格”的,把他们扔到真的市场上去。没有了放大的数据造假,没有了伪市场,很容易就“现原形”了。


为什么大流量去演电影,电影票房就惨败了,这便是因为大众市场与饭圈市场不同,电影票房没法刷假的数据,必须真金白银投钱买票,“不是说你是大导演大明星大流量,你就一定能卖钱。”再加上如今电视台的广告收入锐减,网络平台的会员也基本到了“天花板”,这种情况下催生的“付费模式”,对于流量明星俨然已经成为和电影票房一样的挑战。


编剧汪海林:饭圈文化呼风唤雨,文化精英装聋作哑令人失望


因流量而起,但是如何能在市场上真正经得起流量考验, 是流量明星必须面对的课题。而在市场检验之外,他们“真正”的话语权逐渐削弱,也是一大生存困局。


在饭圈文化影响整个影视文化生态的大环境下,流量明星更加噤若寒蝉,生怕一句话说错、一件事做错,便“掉”粉丝。流量明星面对的舆论环境更加严苛,那他们就只能尽量伪装自己,把自己的个性锋芒“藏”起来。


明星停下了,但是背后的粉丝们,却仍然受到流量模式和流量思维的影响。


在汪海林看来,粉圈的问题和现在的流量模式、购销机制有很大关系。由于我们的购销机制不是真正的市场,点击量也是假的,所以粉丝日渐会产生“你的流量是我刷出来的”的想法,从而形成了和流量明星的共生关系。

“对于流量明星来说,如果他还要依赖流量去获得资源、获得机会和广告代言,那他跟粉丝的关系就摆脱不掉。”

如果流量明星选择做演员,那势必要做好摆脱原来生存发展模式的准备。既要接受流量可能有所下降,又要依靠自己的实力去获得资源。否则,和饭圈间的共生关系、互相利用关系,便无法摆脱。

也正因如此,汪海林认为粉丝的行为,流量明星一定要买单——“他(粉丝)就是你形象的一部分,是一种共生关系,一荣俱荣,一毁俱毁。”

这一点,好比足球俱乐部的球迷闹事,受惩罚的就是球队。当有人往赛场里扔杂物,球队主队的队长会跑到球迷看台去跟大家示意,叫大家冷静,马上就会引起看台观众鼓掌支持,这才是一个正向的引导。


“球迷爱闹事是吧,那你的球队就别踢了,取消你的主场;明星也是,你的粉丝爱闹事是吧,那你别演了,你最近别出面了,这一下他就老实了。”

你说球队很无辜吗,并没有。


编剧汪海林:饭圈文化呼风唤雨,文化精英装聋作哑令人失望


推荐阅读:华为青春版平板

文章转自网络媒体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
相关资讯